首页 人物百科

林徽因的一生简介:别只关注我的情史,生而为女性我有很多面

2024-05-18 16:47:01871人浏览

1933的一天,从山西考察回来的林徽因托人送给冰心一坛老陈醋,冰心看着一坛醋生气的说不出话来。

原来冰心发表了文章《太太的客厅》,里面明嘲暗讽林徽因为人肤浅,爱慕虚荣,可这一拳打在了棉花上,有苦难言。

钱钟书也在小说《猫》里讽刺林徽因,“在一切有名的太太里,她长相最好看,她为人最风流豪爽,她客厅的陈设最讲究,她请客的次数最多,请客的菜和茶点最精致丰富,她的交友最广。并且,她的丈夫最驯良,最不碍事。”

就差把林徽因“私生活不干净”写明了,还顺带讽刺梁思成。

这一切,只因林徽因是民国时代最耀眼的女性,而女性自然要被注目的是她的女性特征。所以关于林徽因,被人谈及最多的是她与梁思成、徐志摩、金岳霖的关系。

金岳霖曾写过一副对联“梁上君子,林下美人”送给梁思成和林徽因,可林徽因回道,“什么美人不美 人,好像一个女人没有什么事可做似的,我还有好些事要做呢!”


01
//百年前的时尚博主

林徽因无意只做一个美人,但不可否认,她是当时最令人惊艳的女性。

如果硬要说身为美人这一点,林徽因堪称百年前的时尚博主。

林徽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她饱读诗书,才华早早被父亲林长民发现,也视她为最喜欢的孩子。

16岁时,林徽因随父亲到欧洲,开拓眼界。

所以,在她的身上,自有腹有诗书气自华的韵味,也有西方干练精简的气质。

林徽因的穿搭不仅在当时引领着女性的审美潮流,即使放在今日也丝毫不会过时。

少女时,她清纯靓丽,穿着民国风的上衣和学院风的百褶裙,搭配着黑色的小皮鞋,少女的灵动在一众女孩中美的很出众。

右一为林徽因

成年时,她不同于同时期民国名媛华丽的装饰,她总是优雅温婉,旗袍精致图案活泼,即使没有昂贵的珠宝,但在才情的加持下显得气质出尘。

中老年时,她的穿着变得素雅低调,不再用华丽的图案,转而喜欢素净的颜色,充满知识分子沉稳的书卷气。

她也有着干练飒爽的一面,穿着白衬衣和阔腿裤,妥妥就是职场典范穿搭;长裤配短靴又别有一番帅气;大衣搭配丝巾和胸针又尽显精致的人间富贵花。

在合适的年龄调整适合的风格,她的穿衣风格如同她的诗文,清新又高级,用穿着来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不追求潮流,坚持自己的审美,称得上百年前的时尚博主。


02//才情兼备的诗人

林徽因那一句“你是人间四月天”,打动了很多人,至少仍是一句被人传诵的佳句。

提起林徽因的诗,不得不提起徐志摩,不仅因为林徽因在徐志摩的“新月社”开始诗文创作,更因为徐志摩更像是她在文学路上的领路人。

16岁时林徽因随父亲远渡重洋,旅居英国,在弥漫着潮湿雾气的伦敦,在最初的新奇过后,绵绵细雨只让她感到难挨的孤寂。

林徽因渴望有陪伴,可父亲总是忙着开会与应酬,她只能一个人在书房里看雨,一个人吃饭,一个人闷的哭。

阅读成了她在伦敦唯一的排遣,她读雪莱的诗,也读萧伯纳的剧本,在书里寻求着安慰,也做着所有少女的梦,有一个浪漫的人来与她相爱。

之后某一天,仍然是一个下雨的天气,父亲的朋友徐志摩来到家中,初次见面,林徽因差点喊他“徐叔叔”,这个戴着眼镜的青年男子,比她大了八岁,且论知识和经历都远比她丰富。

在伦敦,徐志摩常来拜访林长民,而家风开明的林长民也鼓励林徽因大方地和客人交谈,参与自己感兴趣的话题。

徐志摩第一次遇见这样聪慧的女孩子,她热爱文学,也充满艺术气质,他们在一起谈英国的大文学家,有越来越多的共同话题。

他们不止一次结伴在河畔看夕阳和树木,也在见不到面的时候频繁通信。

徐志摩曾给林徽因讲过一个“雨后等彩虹”的故事,林徽因好奇地问,“你怎么确定会看到彩虹呢?”

徐志摩说“完全诗意的信仰”。

可想而知,对浪漫的林徽因而言,是怎样的震动。

十年后,林徽因开始新诗创作。徐志摩于林徽因,她爱慕他的才华和纯真,但相对于爱情的模糊,徐志摩更像一位文学导师,带领林徽因走进英国诗歌的世界。

而林徽因,在天性的活泼和浪漫,和天才的引领之下,也拥有了新的视野和美感,让她笔下的文字清新淡雅,优美清澈。

她的明白通透,至情至性,都流露在她的笔下,更被盛赞“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03//理想浪漫又满怀遗憾的建筑师

2023年10月15日,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韦茨曼设计学院发文称,将于2024年5月18日,为从该学院美术系毕业的校友林徽因追授建筑学学位。

在文章里,林徽因被称为“先驱”,以此,我们得以认识作为建筑师的林徽因,这才是她一生最闪光的事业。

1924年,林徽因来到宾夕法尼亚大学,她立志学习建筑,但那时学校不允许女性学习建筑,她转而加入美术学院,选修建筑系课程。

在上世纪初,中国在建筑史的研究尚属空白,1931年,日本公然发动了“九·一八事变”,除了军事侵略,日本学者也在文化上以汉学自居。

日本学者断言,中国已经不存在唐代木结构建筑,想看只能到日本奈良去。

这一论断深深刺痛了梁思成与林徽因。

从1932年到1937年间,他们走遍了中国190个县,2000多处古建筑,终于在1937年“卢沟桥事变”前夕,他们来到五台山的佛光寺东大殿。

梁思成等一行学者正忙着做测绘和拍摄,林徽因注意到大殿梁架上有模糊的题记,她读出上面写着“女弟子宁公遇”字样,并以此对应上殿前经幢上同样的内容和始建时间,推断出东大殿建于唐朝。

这一发现让中国人对建筑史的研究反超海外,开启了中国独立建设中国建筑史学的新篇章。

1953年5月,北京酝酿拆除牌楼,为保护古文物,已经身患病疾的林徽因在座谈会上声音嘶哑地发言,她痛心地说,“拆掉了真古董,当有一天你们后悔了,就只能盖个假古董了……”

可惜的是,北京城拆除,重建已成定局。

梁思成与林徽因关于北京城重建的方案被彻底否认,古老的北京城连城墙都没有保住,贫病交加之下,林徽因的精神被摧毁了。

她绝望的问道,“为什么我们在博物馆的玻璃橱里精心保存几块残砖碎瓦,却把保存完好的古建筑拆得片瓦不留?”

1955年3月31日深夜,北京同仁医院病房里,像纸片人一样的林徽因对护士说,“我要见一见我的丈夫。”

护士说今天夜已经深了,明天再见吧。

几个小时之后,林徽因离开了世界,她没有等到明天,身边无人陪伴,带着她的遗憾定格在了五十一岁。


林徽因是一个时代的传奇,她的身上有太多的标签值得被记住,诗人、作家、建筑师……而她更打动人心的是对文化的审美,对祖国的热爱,和坚韧勇敢的信仰。

生而为女性,她的确有很多面,激励着万千女性为理想努力,这正是我们仍然要记住她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