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应当怎样保护商业秘密?涉密人员管理应重点关注哪些环节?
企业不仅应当保护商业秘密保持自身的核心竞争力,还应当防止无意中侵犯他人的商业秘密以免承担侵权责任。这就有必要建立起比较完善的商业秘密保护制度和做法。
总体来说,企业进行商业秘密保护需要保证部门和人员的双重到位,还需要在涉及商业活动的各环节中对商业秘密进行识别、定级、管理,并且不断总结经验、改进商业秘密保护水平。
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工作应从哪里着手呢?
企业的商业秘密保护要从防患于未然就开始着手。从信息的细微处、从职员的就职时就开始了。具体而言,要做好四方面因素的把控:
1.涉密人员管理;
2.涉密信息管理;
3.涉密区域管理;
4.涉密活动管理。
涉密人员应当怎样管理呢?
人员管理是企业管理的重中之重,进行涉密人员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环节:
1.入职管理:
第一步:涉密人员识别和定级(根据岗位和工作内容);
第二步:进行相应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全员管理:
应对所有新员工进行背景调查,宜重点调查涉密岗位员工;
宣培管理:
做好商业秘密保护相关知识、要求和制度的培训和宣传工作;
法律文书签订: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保密协议管理(即应与承担保密义务的员工签订适宜的保密协议);二是侵权规避管理(即为避免连带侵权责任,必要时应要求员工做出不侵犯他人商业秘密的承诺)。
2.履职管理:
承担保密义务的员工均应按照商业秘密保护制度的要求做好本岗位商业秘密保护工作。
3.离职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离职检查:
即进行涉密检查后方能办理离职手续;
竞业禁止管理:
必要时可与高级管理人员、高级技术人员等负有保密义务的人员签订竞业禁止协议。
4.合作相关方管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方面:
防止对方侵犯自身商业秘密;
防止对方侵犯第三方商业秘密,连带自身;
防止合作中的陷阱,被恶意诉讼。
涉密信息管理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呢?
涉密信息管理一般包括文件资料管理、电子信息管理、其他涉密载体管理等,其中:
1.文件资料管理,一般需要注意:
标识管理(如:在文件资料上注明密级、保护期等醒目标注);
权限管理(如:实行登记管理,限定涉密信息知悉范围,按照权限使用);
档案管理(如:宜以发文形式公布涉密文件,专人负责归档或销毁;复制复印件与原件的保密期限、级别相同,涉密资料加锁存放);
还有信息的流转管理等。
2.电子信息管理,一般要做到安全管理、权限管理、口令管理、存储管理、提醒管理和流传管理等工作。
3.其他涉密载体管理。
总之,应由特定部门、人员按照规定程序对存储涉密信息的各类存储设备和载体进行管理,有必要时实行编号替代措施,未经保密部门审批不得以拍摄、测绘、仿造等手段提取其信息;跨区域转移、送外维修、送外使用时均应经保密部门审批,并采取必要防护措施如拆除涉密存储设备、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