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生活常识

关于清明节的传统习俗和来历(清明节的由来和习俗)

2024-08-03 12:46:01100人浏览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三月节、祭祖节等,在每年4月4日至6日之间,是祭祀、祭祖和扫墓的节日。

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的“墓祭”之礼,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历史。

清明节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后来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

寒食节与清明节是两个不同的节日,寒食节,是农历冬至后的第105天,在清明节的前一、两天。曾经,寒食节在中国民间是第一大祭祀之日。

清明节一般在每年公历的四月五日,是中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时间在寒食节之后。

唐朝,将祭拜扫墓的日子定为寒食节。宋元时,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二为一。

清明时节阴气衰退,生机旺盛,春光明媚,草木吐绿,是行清墓祭和郊外踏青的好时节。


清明节的习俗有哪些?

踏青

清明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春意已浓,踏青这种节令性的民俗活动,其源泉是远古农耕祭祀的迎春习俗。

清明时节,春回大地,自然界到处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时光。

扫墓祭祖

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被称为扫墓。

清明祭祀按祭祀场所的不同可分为墓祭、祠堂祭,以墓祭最为普遍。

插柳

清明节是中国三大冥节之一,人们为了防止鬼祟侵扰,便用柳枝作为辟邪之物,在这一天会将柳枝插在门楣上或屋檐下,以驱除邪气和疫病。

插柳也是一种表达哀思和缅怀的方式,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敬意。

放风筝

清明放风筝是普遍流行的习俗。在古人看来,放风筝不仅仅是一种游乐活动,他们以为放风筝可以放走秽气。

射柳蹴鞠

古代清明节时,人们还会进行射柳和蹴鞠等游戏。射柳是一种考验技艺和准确性的活动,而蹴鞠则是古代足球的前身,这些活动都展现了人们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热情。


清明节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