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诺贝尔奖,都是靠外国移民拿的?
2023年的诺贝尔奖公布后,美国又毫不意外地成为最大赢家。毕竟在百年来900多位诺贝尔奖得主中,已经有超过400名美国获奖者。
今年的获奖者中,有6位居住在美国的科学家分别获得诺贝尔物理、化学和生理或医学奖,但这些来自美国的得主中,有4位并非出生在美国,而是来自法国(2位)、前苏联和匈牙利。
据非营利组织美国国家政策基金会统计,纵观诺贝尔奖历史,美国移民在美国诺贝尔奖得主总数中占比超过三分之一。自2000年以来,美国人获得的化学、医学和物理学诺贝尔奖中,有39%由外国出生的第一代移民斩获。尤其是在2016年,6位获得科学类诺贝尔奖的美国人,全部为外国出生的移民。
也许你会质疑说,这可能是因为美国的移民本来就多啊?但根据美国社区调查(ACS)2022年统计,居住在美国的人中,约4620万人出生于国外,在美国居民总人口中仅占比14%。
自从19世纪末,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开始,世界各地的优秀科学家便会出于不同缘由移民到美国。有些科学家是在获得诺贝尔奖后来到美国继续科研工作,比如德国人爱因斯坦和意大利人费米都在二战前夕来到美国,主要是为了逃避欧洲的反犹太主义。这两位物理学家分别在普林斯顿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找到了合适的职位,之后为美国研发原子弹的“曼哈顿计划”,以及其他科研创新工作作出了巨大贡献。
1945年,科学研究与发展办公室主任万尼瓦尔·布什向美国政府提交了一份著名的报告:《科学:没有止境的边疆》。布什认为,出于军事和商业原因,基础研究对国家生存至关重要,政府应在战后继续大力支持科研。
这份报告确立了美国在二战后以发展科学研究作为国家政策核心的方针,也让美国继续积累科研优势。由此,和20世纪上半叶不同的是,越来越多更加年轻的科研工作者也移民到美国从事科学研究,并在美国取得了最终斩获诺贝尔奖的成果。
移民政策的变化也在持续增加美国对科研人员和国际学生的吸引力,比如1965年的《移民和国籍法》取消了歧视性的国籍配额,1990年《移民法》也增加了基于就业的绿卡数量。
除了诺奖之外,从美国的阿波罗号飞船登月,到近年mRNA新冠疫苗的研发,这些成果中都不乏第一代美国移民的身影。
美国化学协会2019年曾表示,美国移民占美国所有科学工作者的25%,占博士级别研究人员的50%。同时,移民创办新企业和获得专利的数量也远超美国本土公民。
然而美国的吸引力也在发生变化。自从特朗普就任总统后,反对移民的浪潮正在加强。美国媒体Mother Jones报道称,2017年初,一位诺贝尔奖得主想要申请美国专门为杰出的科学、艺术和商业人才准备的绿卡,结果遭到拒绝。表面理由是美国声称对方“无法证明获得过诺贝尔奖”,而实际缘由可能是,他住在当时特朗普限制入境的以穆斯林为主的国家之一。
更何况,美国并非没有竞争者。英国从2020年开始启动“全球人才签证”,加拿大在2023年6月推出首个“科技人才战略”,中国也在不断改善科研人员待遇,吸引了许多留美科学家纷纷回国。全球科研人才的中心,也许正在悄然发生改变。